云南的每寸土地,都凝結著文人墨客的精神印記。
從徐霞客筆下“江流到此成逆轉”的虎跳峽,到楊升庵詩中“天氣常如二三月”的春城風物……云南的山水從來都是文人靈感的畫布。
這個夏天,循著字里行間,在古今重疊的視角里,讀懂云南山水美物如何成為文人心中“永遠的詩和遠方”,了解云南文旅如何抓住時代發(fā)展機遇,成為人們旅居的“第二故鄉(xiāng)”。
八十多年前,老舍在《滇行短記》中以溫潤筆觸勾勒云南:翠湖柔波倒映西山黛影,喜洲鎮(zhèn)青瓦白墻流淌千年煙火,“山水之間有這樣的一個鎮(zhèn)市,真是世外桃源啊”。他更在字里行間點出云南的獨特魅力:“在這里,大家?guī)缀跬艘磺腥耸郎系臒??!边@份對云南山水人文的傾心,穿越八十余年時光,與今日旅居者的心聲遙相呼應——云南,正從文人筆下的詩意想象,生長為千萬人向往的生活現(xiàn)場。
(大理州委宣傳部供圖)
“山水之間有這樣的一個鎮(zhèn)市,真是世外桃源啊”
走進大理喜洲,老舍驚嘆,“街道很整齊,商店很多。有圖書館,館前立著大理石的牌坊,字是貼金的……山水之間有這樣的一個鎮(zhèn)市,真是世外桃源啊!”在這里,老舍感受到了山水之靈秀、人文之厚重與時代之活力交織,同時,也從字里行間表達出了旅居大理的美好向往。
(喜洲油菜花開。趙子忠/攝)
“旅居云南”得天時地利,其時已至、其勢已成。云南擁有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夏可避暑、冬可避寒。此外,還享有6項世界遺產、8座歷史文化名城、777個中國傳統(tǒng)村落、624個國家A級旅游景區(qū),在眾多“稟賦”的加持下,云南正以“輕介入、微改造”的方式,書寫著一種此心安處是吾鄉(xiāng)的旅居生活新范式。
當前,云南正解碼從“旅游”到“旅居”的文旅業(yè)態(tài)新篇章,為抓住云南旅居發(fā)展,讓云南的綠水青山化作更多人的“第二故鄉(xiāng)”,云南出臺《加快推進旅居云南建設三年行動》,其中指出,“到2027年,全省培育3000個以上鄉(xiāng)村旅居重點村;引培一批旅居龍頭企業(yè)、打造一批全國知名的旅居云南樣板房目標?!?/p>
(陽宗海融媒體中心供稿)
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25年以來,云南旅游市場持續(xù)升溫,“旅居云南”品牌效應顯著擴大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今年1月至3月,云南省接待游客總量達1.9億人次,實現(xiàn)旅游總花費3261.8億元,旅居人數(shù)達228.81萬人,同比增長56.9%。深圳旅客“曙悅”連續(xù)16年在麗江創(chuàng)作,法國博主潘伯良通過分享登山露營成為文旅代言人,他們的故事,正是云南從“旅游勝地”向“生活方式目的地”蛻變的生動注腳。
“在這里,大家?guī)缀跬艘磺腥耸郎系臒馈?/strong>
在古琴韻律中,在山水、樹木環(huán)繞之下,老舍曾感嘆云南能讓人“忘了一切人世上的煩惱”,這份精神共鳴,在今天的文旅升級中愈發(fā)強烈。
旅居者追求的不再是走馬觀花,而是“身心愜意”與“精神富足”——在大理,傳統(tǒng)村落與現(xiàn)代藝術碰撞,成為藝術家“第二居所”;在昆明,滇池黃金岸線、大翠湖人文圈里,“賞花觀鷗品咖”成了日常;在壯鄉(xiāng)六郎城村,獨特風情讓人流連忘返。
(高丙蕓/攝)
文化的“覺醒”讓體驗更有深度?!拔幕瘽櫟帷毙袆油七M太和城、石寨山等考古遺址公園建設,景邁山古茶林躋身世界文化遺產;東巴紙、白族扎染、建水紫陶等非遺技藝走出博物館,成為可體驗的生活美學。正如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所言,如今的旅居“是深度的文化體驗和生活方式的融入”,云南正將文人筆下的文化意象,轉化為可觸摸、可參與的日常。
曾經,老舍為云南的山川美物動情沉醉;今天,旅居者在山水間遇見人文共生的溫暖。高鐵穿越蒼山洱海,非遺工坊的爐火映紅夜空,古老與現(xiàn)代在這里交融,從觀光客到旅居者,千萬人在這里續(xù)寫生活新篇。云南的美,既在字里行間的歷史回響中,更在當下每個旅居者的眼眸里、日常里。這份跨越時空的吸引力,讓“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”,成為永遠的詩與遠方。(劉永梅)
相關稿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