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26日,中國宏觀經濟論壇(CMF)年度論壇(2023-2024)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。論壇邀請了多位國內政界、學界、企業(yè)界著名經濟學家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進行聯(lián)合解析。
圖片來源:每經記者 石雨昕 攝
此外,論壇還發(fā)布了CMF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(2023-2024)(以下簡稱“報告”)。報告認為,2023年宏觀經濟運行背后有三股力量。第一,也是今年最為核心的,來自生產生活秩序的修復;第二,報告注意到市場內生性需求表現(xiàn)不強;第三,近年來高質量發(fā)展的扎實推進。展望2024年,報告預計,2024年全年經濟增速在4.8%左右,城鎮(zhèn)調查失業(yè)率在5%,全年價格溫和上行,消費者價格增速1.5%。
預期轉弱導致社會商品消費不足
報告指出,目前總需求不足既有周期性問題又有結構性問題,更多的實際上是結構出現(xiàn)了很多變異。
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、原副院長高培勇表示,從三重壓力的角度看,當前經濟恢復的過程中總需求的不足,主要的矛盾是預期轉弱,導致社會商品消費不足。從消費的量和質的角度來看,存在消費降級趨勢?!暗仨氄f明的是,消費商品價格降低不是市場供求交互作用的結果,是收入下降所帶來的(結果)?!?/p>
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、中國宏觀經濟論壇(CMF)主要成員于澤表示,目前中國的消費主要是以下沉模式作為消費的核心動力機制?!敖陙砦覀兛吹降囊云炊喽嗪椭辈ж浀呐d起,但是目前消費下沉模式遇到了兩個問題。一方面,下沉空間變窄,互聯(lián)網C端流量見頂。另一方面,近年來收入分配遇到了較大挑戰(zhàn)。我們會看到在過去這些年前1%的人群在中國收入占比中不斷上行,低收入群體占比下降,尤其是收入最低群體占比下降。如果以財富分配為例,對應的主要是中產階層財富占比下行?!?/p>
微觀體感回暖將推動預期修復
報告指出,當前宏觀與微觀體感之間差距比較巨大。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史晉川表示,從中國的市場主體來看,從國有部門到民營部門的轉變就是宏觀到微觀的變化,這個變化過程中目前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邊界之間的調整,這種調整對民營企業(yè)的創(chuàng)造性以及民營企業(yè)的活力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,這也是導致中國當前總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。
史晉川表示,一方面,民企和國企邊界在最近這幾年的磨合碰撞過程當中發(fā)生問題,使得民企失去了向新的產業(yè)領域、新的市場探索的底氣。另一方面,由此帶來的后果就是當前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當中總需求不足,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失去了供給創(chuàng)造需求的動力?!坝眯碌募夹g提供的新產品、新服務,這部分由供給創(chuàng)造出來的需求實際上對中國的經濟增長的總需求的擴大是最重要的?!?/p>
史晉川接受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“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存在國有企業(yè)與民營企業(yè)話語權不對等的情況。建議要改善民營企業(yè)的司法環(huán)境,此外也改變民營企業(yè)的準入制度?!?/p>
報告認為,在周期性力量反轉和結構性新動能逐漸聚集的基礎上,2024年經濟增速有望進一步恢復,產出缺口全面縮小。經濟進入新的均衡狀態(tài)。經濟增速還難以回到疫情之前,但各行業(yè)有望從分化狀態(tài)進入平衡增長階段,企業(yè)對經濟復蘇的微觀感受將有較大提升。微觀體感回暖將推動預期修復,進而帶動經濟進入正向循環(huán),三重壓力進一步得到緩解。
相關稿件